點評
  從某種意義上說,“活到老乾到老”是當今中國院士們最為借款真切的寫照。
  一方面,要“熬成”院士,即便還沒垂垂老矣,多半也已接近退休年齡。如果剛評上院士,便退休回家含飴弄孫,未免有“不把院網路行銷士當寶貝”之嫌。尤其是當一些院士自身在團隊中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,再加上院士本身所具備的影響力,的確不適合“過早”退休。
  另一方面,院士稱號的得來,自然少不了來自院校與科研機構各方的傾力支持,既然如此,院士稱號不再只是個人榮譽,而被當作院校以及科研機構的公共資源,也就並不意外。於是,院士想要退休,院校表示反對,年滿80歲仍然要站好院士崗,某種程度上也不室內設計過是院士榮譽資源化的必然結果罷了。
  作為獨立個體的院士,到了年齡退休與否,當然應當首先尊重其個人意願。假如院士自身有繼續發揮餘熱的願望裝潢與積極性,當然再好不過。但明明院士本人已心生退意,卻僅僅因為頭頂的院士光環而遭來學校的反對,甚至不得不把“終身榮譽”當成“終身工作”來乾,恐怕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。
  正是因為院士的角色定位出現異化,使其偏離了學術的本位,院士們才“身不由己”。因此,或許更需反思院士在科研體系中被錯信用貸款誤定位,以及科研資源的分配與評審機制對於“虛名”的過度關註。 ·吳江·
  吳江  (原標題:院士定位異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zfxyka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